labuladong 快排亲兄弟:快速选择算法详解
**快速选择算法**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算法,和**快速排序算法**是亲兄弟。
原始题目很简单,给你输入一个无序的数组nums
和一个正整数k
,让你计算nums
中第k
大的元素。
那你肯定说,给nums
数组排个序,然后取第k
个元素,也就是nums[k-1]
,不就行了吗?
当然可以,但是排序时间复杂度是O(NlogN)
,其中N
表示数组nums
的长度。
我们就想要第k
大的元素,却给整个数组排序,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,所以这里就有一些小技巧了,可以把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(NlogK)
甚至是O(N)
,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讲。
力扣第 215 题「数组中的第 K 个最大元素」就是一道类似的题目,函数签名如下:
int findKthLargest(int[] nums, int k);
只不过题目要求找**第k
个最大的元素**,和我们刚才说的**第k
大的元素**在语义上不太一样,题目的意思相当于是把nums
数组降序排列,然后返回第k
个元素。
比如输入nums = [2,1,5,4], k = 2
,算法应该返回 4,因为 4 是nums
中第 2 个**最大**的元素。
这种问题有两种解法,一种是二叉堆(优先队列)的解法,另一种就是标题说到的快速选择算法(Quick Select),我们分别来看。
二叉堆解法
二叉堆的解法比较简单,实际写算法题的时候,推荐大家写这种解法,先直接看代码吧:
int findKthLargest(int[] nums, int k) {
// 小顶堆,堆顶是最小元素
PriorityQueue<Integer>
pq = new PriorityQueue<>();
for (int e : nums) {
// 每个元素都要过一遍二叉堆
pq.offer(e);
// 堆中元素多于 k 个时,删除堆顶元素
if (pq.size() > k) {
pq.poll();
}
}
// pq 中剩下的是 nums 中 k 个最大元素,
// 堆顶是最小的那个,即第 k 个最大元素
return pq.peek();
}
NOTE:
pq
是min heap,因此,每次它会弹出小的元素,留下的是大的元素;
二叉堆(优先队列)是比较常见的数据结构,可以认为它会自动排序,我们前文 手把手实现二叉堆数据结构 实现过这种结构,我就默认大家熟悉它的特性了。
看代码应该不难理解,可以把小顶堆pq
理解成一个**筛子**,较大的元素会沉淀下去,较小的元素会浮上来;当堆大小超过k
的时候,我们就删掉堆顶的元素,因为这些元素比较小,而我们想要的是前k
个最大元素嘛。当nums
中的所有元素都过了一遍之后,筛子里面留下的就是最大的k
个元素,而堆顶元素是堆中最小的元素,也就是「第k
个最大的元素」。
二叉堆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和堆中的元素个数有关,在这里我们堆的大小不会超过k
,所以插入和删除元素的复杂度是O(logK)
,再套一层 for 循环,总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(NlogK)
。空间复杂度很显然就是二叉堆的大小,为O(K)
。
这个解法算是比较简单的吧,代码少也不容易出错,所以说如果笔试面试中出现类似的问题,建议用这种解法。唯一注意的是,Java 的PriorityQueue
默认实现是小顶堆,有的语言的优先队列可能默认是大顶堆,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。
快速选择算法
快速选择算法比较巧妙,时间复杂度更低,是快速排序的简化版,一定要熟悉思路。
我们先从快速排序讲起。
快速排序的逻辑是,若要对nums[lo..hi]
进行排序,我们先找一个分界点p
,通过交换元素使得nums[lo..p-1]
都小于等于nums[p]
,且nums[p+1..hi]
都大于nums[p]
,然后递归地去nums[lo..p-1]
和nums[p+1..hi]
中寻找新的**分界点**,最后整个数组就被排序了。
快速排序的代码如下:
/* 快速排序主函数 */
void sort(int[] nums) {
// 一般要在这用洗牌算法将 nums 数组打乱,
// 以保证较高的效率,我们暂时省略这个细节
sort(nums, 0, nums.length - 1);
}
/* 快速排序核心逻辑 */
void sort(int[] nums, int lo, int hi) {
if (lo >= hi) return;
// 通过交换元素构建分界点索引 p
int p = partition(nums, lo, hi);
// 现在 nums[lo..p-1] 都小于 nums[p],
// 且 nums[p+1..hi] 都大于 nums[p]
sort(nums, lo, p - 1);
sort(nums, p + 1, hi);
}
关键就在于这个分界点索引p
的确定,我们画个图看下partition
函数有什么功效:
索引p
左侧的元素都比nums[p]
小,右侧的元素都比nums[p]
大,意味着这个元素已经放到了正确的位置上,回顾快速排序的逻辑,递归调用会把nums[p]
之外的元素也都放到正确的位置上,从而实现整个数组排序,这就是快速排序的核心逻辑。
那么这个partition
函数如何实现的呢?看下代码:
int partition(int[] nums, int lo, int hi) {
if (lo == hi) return lo;
// 将 nums[lo] 作为默认分界点 pivot
int pivot = nums[lo];
// j = hi + 1 因为 while 中会先执行 --
int i = lo, j = hi + 1;
while (true) {
// 保证 nums[lo..i] 都小于 pivot
while (nums[++i] < pivot) {
if (i == hi) break;
}
// 保证 nums[j..hi] 都大于 pivot
while (nums[--j] > pivot) {
if (j == lo) break;
}
if (i >= j) break;
// 如果走到这里,一定有:
// nums[i] > pivot && nums[j] < pivot
// 所以需要交换 nums[i] 和 nums[j],
// 保证 nums[lo..i] < pivot < nums[j..hi]
swap(nums, i, j);
}
// 将 pivot 值交换到正确的位置
swap(nums, j, lo);
// 现在 nums[lo..j-1] < nums[j] < nums[j+1..hi]
return j;
}
// 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
void swap(int[] nums, int i, int j) {
int temp = nums[i];
nums[i] = nums[j];
nums[j] = temp;
}
熟悉快速排序逻辑的读者应该可以理解这段代码的含义了,这个partition
函数细节较多,上述代码参考《算法4》,是众多写法中最漂亮简洁的一种,所以建议背住,这里就不展开解释了。
好了,对于快速排序的探讨到此结束,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,寻找第k
大的元素,和快速排序有什么关系?
注意这段代码:
int p = partition(nums, lo, hi);
我们刚说了,partition
函数会将nums[p]
排到正确的位置,使得nums[lo..p-1] < nums[p] < nums[p+1..hi]
。
那么我们可以把p
和k
进行比较,如果p < k
说明第k
大的元素在nums[p+1..hi]
中,如果p > k
说明第k
大的元素在nums[lo..p-1]
中。
所以我们可以复用partition
函数来实现这道题目,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做一下索引转化:
题目要求的是「第k
个最大元素」,这个元素其实就是nums
升序排序后「索引」为len(nums) - k
的这个元素。
这样就可以写出解法代码:
int findKthLargest(int[] nums, int k) {
int lo = 0, hi = nums.length - 1;
// 索引转化
k = nums.length - k;
while (lo <= hi) {
// 在 nums[lo..hi] 中选一个分界点
int p = partition(nums, lo, hi);
if (p < k) {
// 第 k 大的元素在 nums[p+1..hi] 中
lo = p + 1;
} else if (p > k) {
// 第 k 大的元素在 nums[lo..p-1] 中
hi = p - 1;
} else {
// 找到第 k 大元素
return nums[p];
}
}
return -1;
}
这个代码框架其实非常像我们前文 二分搜索框架 的代码,这也是这个算法高效的原因,但是时间复杂度为什么是O(N)
呢?按理说类似二分搜索的逻辑,时间复杂度应该一定会出现对数才对呀?
其实这个O(N)
的时间复杂度是个均摊复杂度,因为我们的partition
函数中需要利用 双指针技巧 遍历nums[lo..hi]
,那么总共遍历了多少元素呢?
最好情况下,每次p
都恰好是正中间(lo + hi) / 2
,那么遍历的元素总数就是:
N + N/2 + N/4 + N/8 + … + 1
这就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嘛,求个极限就等于2N
,所以遍历元素个数为2N
,时间复杂度为O(N)
。
但我们其实不能保证每次p
都是正中间的索引的,最坏情况下p
一直都是lo + 1
或者一直都是hi - 1
,遍历的元素总数就是:
N + (N - 1) + (N - 2) + … + 1
这就是个等差数列求和,时间复杂度会退化到O(N^2)
,为了尽可能防止极端情况发生,我们需要在算法开始的时候对nums
数组来一次随机打乱:
int findKthLargest(int[] nums, int k) {
// 首先随机打乱数组
shuffle(nums);
// 其他都不变
int lo = 0, hi = nums.length - 1;
k = nums.length - k;
while (lo <= hi) {
// ...
}
return -1;
}
// 对数组元素进行随机打乱
void shuffle(int[] nums) {
int n = nums.length;
Random rand = new Random();
for (int i = 0 ; i < n; i++) {
// 从 i 到最后随机选一个元素
int r = i + rand.nextInt(n - i);
swap(nums, i, r);
}
}
前文 洗牌算法详解 写过随机乱置算法,这里就不展开了。当你加上这段代码之后,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O(N)
了,提交代码后运行速度大幅提升。
总结一下,快速选择算法就是快速排序的简化版,复用了partition函数,快速定位第 k 大的元素。相当于对数组部分排序而不需要完全排序,从而提高算法效率,将平均时间复杂度降到O(N)。